第一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
《泥塑60~90cm男女人体》课程,是美术学院雕塑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
《泥塑60~90cm男女人体》的课程目标是:促进学习者理解和掌握60~90cm人体雕塑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与提高学习者的分析形体与整体性思维的能力;提高和发展学习者的视觉空间思维能力和造型素质;增进学习者从事雕塑制作与表现的能力。
60~90cm泥塑写生是人体泥塑写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使学习者为日后从事雕塑创作打基础的重要时期。因此,课程教学将紧密联系泥塑实践,要求学习者关注人体的解剖、运动规律和表现技巧的运用。为了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学习者要适当做些小型的人物速塑。
第二部分:关于教材与学习参考书的建议本课程拟采用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的、由叶庆文教授编写的《雕塑艺术》美术教材丛书,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建议学习者可以进一步阅读以下几本参考书:
阿道夫*希尔德勃兰著潘耀昌等译的《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葛塞尔著傅雷译的《罗丹艺术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第三部分: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前期工作
;人体的写生练习,在雕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属于较复杂的课题,比做头、胸像要难得多。所以,一般应在具有一定造型能力后再做人体。美术学院雕塑系人体课程一般也安排在高年级进行。
人体练习的目的要求是:深入研究男、女人体,正确地塑造出人体的形体结构、运动变化、形象、体形特征,使之既有丰富的细部,又有整体概括的处理,并能准确表达出人物的神态,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人体练习一般先做60~90cm高,然后再做120cm高到真人等大。应按比例做,便于纠正错误。不要一开始就做大人体,因为大人体难于掌握。第一次塑造人体时,以选择人体比例匀称、身体健壮的男性壮年为好。以后再做女人体。
做人体练习前,临摹一次人体解剖石膏像作为辅助课,以加深对人体形体结构、运动变化的理解。这样做有助于较快地正确掌握人体的造型。
做人体需要一个人体架。根据人体的动态,大小轧铁丝。真人二分之一大小的人体骨架,用8--12号的铅丝。在人体骨架上扎上小十字架,这样的人体架便于作各种动态的人体。大型人体架下面要放一个铁转盘,便于转动,也便于从各种角度去观察和塑造。
塑造人体,因造型复杂,变化多,在堆泥巴前,要对模特儿进行仔细观察,待有了深刻印象后,才可以堆泥巴。先堆底座,真人二分之一大小的人体,底座厚度一般为5厘米左右。人物的重心基本上是在底座的中间部位。做全身像的步骤和方法与做头像,胸像基本相同,都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回到整体。不要一开始就钻小地方,也就是说,在人体基本型为作准前,不宜把头部五官做得很具体。只顾前面不顾后面,只看局部,不顾整体,其收效必然是很差的。这也是初做人体者常犯的毛病。人体的形体变化复杂,塑造范围大,要表现的东西多,难于掌握,所以要特别加强整体观念,要有步骤地进行。
;第二章第一阶段第一阶段,注意整体,即大的比例、动态、形体。堆泥时要根据对象的基本形,先把体积堆出来。做动态,可先画一条人物的重心线。从正面看,从颈窝到脚跟;从侧面看,从第七颈椎骨到脚跟,看着一条垂直线(重心线)是否把握住了。
人体比例,在雕塑上一般习惯以头的长度作为单位。在解剖上,中国人一般以七个头高为标准,但不能硬套,要从具体的对象出发。堆泥时,也要把头顶高点到脚跟定下来,作为总高度,然后再找出人体的二分之一的部位。男性人体的二分之一中心线一般在耻骨,两肩的宽度相当于头长的两倍。关于四肢,先找出上臂、前臂及手长的比例,再找大腿、小腿和脚长的比例。做比例时,要多比较,做到长与长比,长与宽比,宽与宽比,粗与细比,这部分与那部分比,局部与整体比。比较时,最好是与类似的形体去比,如颈与腿的粗细相比,手与脚相比,手指与鼻子相比。总之,要多比较。
有的人习惯近看,近看容易只注意局部,看不到模特儿和雕塑的整体。要退远看。做人体首先要能看到整体,所以要培养敏锐的观察方法,要灵活地从垂直线、水平线、对角线、中轴线、几何线及面的方向、明暗、凹凸等方面去做检查。在复杂的人体面前,要善于分析,把它简化。先做整体的,、主要的,后做局部的、次要的。如五官、手指、脚趾等就可以后做。人物正面的动态、比例确定后,要将形体塑造出来。正面以两锁骨与胸骨交接处——胸窝为中心,上接颈与头,注意是否连接妥当。在以颈窝为中心,找两肩和胸腔的宽度和斜度,同时把两块三角肌的两块胸大肌堆出来。下面要把腰和腹的基本形堆出来,注意腹直肌和腹外斜肌,腰的宽度,骨盆的倾斜度和宽度。侧面注意胸至肩胛骨、腰椎骨至腹直肌、臀大肌至耻骨的厚度,使这些部位的形体基本上塑造正确。对躯干部分,正面视之,两肩至腰、腰至大转子形成两个相反的上宽、下宽、中间窄的形体,这要切实加以掌握。然后把大腿、小腿、脚、上臂、前臂、手的比例、粗细、形体等初步堆出来,这样整个人体便大致塑造出来了。
第三章第二阶段第二阶段,要求逐步深入,在注意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前提下,着重点放在形体结构上。通常说的“要做进去”,就是指解剖结构要与形体结合,做表面要有内在的东西。如何达到两者统一?在一个复杂多变的形体面前,作者要反复采用分割和综合的方法去检查各部分的形体是否组合到一个形体内。可假设人体的头、身躯、四肢各为一个单位,或者再缩小单位,如将身躯分为颈、胸、腹、臀、四肢分为上臂、前臂、手以及大腿、小腿和脚,分别检查这些部位形体是否正确,是否都与整体结合了;还要检查这些局部的尺寸、轮廓、体积、方向、局部与局部的连接关系。同时要注意关节(活动点),特别转折的角度、体面、方向做正确。头与胸之间的活动部分是颈,胸与腹之间活动部分是腰,腹与大腿之间的活动部分是大转子,大腿与小腿之间的活动部分是膝关节,小腿与脚之间的活动部分是踝关节,胸与上臂之间的活动部分是肩关节,上臂与前臂之间的活动部分是肘关节,前臂与手之间的活动部分是腕关节。这些活动部分以腰、颈、肩、腕这四部分活动性最大,肘、膝、踝关节活动有一定的限度。塑造关节时特别要认真对待,如不理解,容易做僵,显得不生动。做人体的过程中还可以找到一些艺用解剖书和石膏解剖模型作参考,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塑造人体上,是很有好处的。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形体结构方面,即把鸡肉的组织关系、形状、起止点、作用、外形特征等准确地表现出来。
从生理形态来说,人的正面形体是对称的。犹如做头像,要在对称中找不同的形体变化。做局部时也要有整体观念,如左下肢,首先要把大腿、小腿和脚三部分的不同形体假设为一个整体去观察、去表现,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地去塑造。当然,在塑造过程中要避免机械地做完一部分再去做另一部分,要全面地逐步深入。比如:大腿塑造三分,小腿和脚法制也作三分。具体做某一部分时要注意与其它部分的关系,特别是与整体的关系。
股骨是人体最长的一块骨骼,上接盆骨,下接胫骨(小腿)。大腿正面的形体,下端往内倾斜(市股骨决定的)。先确定从大转子到膝盖骨的长度,然后确定宽度,再找两边的形体线条。大腿的外侧是股外肌,内侧市股薄肌和骨内肌,正中隆起一块是股直肌,缝降肌把股直肌和股内肌群包连着,在外形上是凹进去的。从侧面看,股直肌与后面的股二头肌是上下凹中间凸的形体。
小腿上接大腿,下连脚,应把大腿、小腿、脚三者的动态、比例、方向做准确,然后注意小腿本身长与宽的比例。小腿前面有胫骨和腓骨,紧贴皮肤,后面有两块较厚的腓肠肌。直到骨骼与肌肉的部位后,在小腿正面画一条中心线,看两边的轮廓线,找出最宽和最窄的部分,找到不对称的高低、进出的形体,然后分面的方向和角度。侧面先找最宽和最窄的部分:最宽处是胫骨至小腿肚的突出点(即腓肠肌最高点),最窄处是近踝关节部分。这样小腿的基本形就抓住了。在一般情况下,脚的形体从侧面看近似不等边三角形,大脚趾一般与膝盖骨是同一方向的,脚背向前和向外侧倾斜。以上这些关系塑造准确了,下肢就基本上抓住了。再将左右下肢进行对比、调整。做脚,一般容易偏大,脚掌偏宽。局部夸大就会影响整体,必须随时检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塑造上肢,要把上臂、前臂、手三部分联成一个整体去看。上臂有较粗的肱骨,前臂有尺骨和桡骨(内尺骨外桡骨)。对上臂影响最大的是三角肌、肱二头肌和共三头肌,前臂是外侧肌群、屈肌群、伸肌群。上臂和前臂基本形堆出后,应注意肘关节(尺骨上段)。这一点不能含糊,如不注意就会显得关节不明确。左手掌及手指也同样要观察研究其基本形。第二阶段塑造要反复修改,花时间要更长些。
;第四章第三阶段第三阶段,要注意人物的神态和整体的统一完整。在人体练习中,不仅要求形体结构准确,而且要做出模特儿的个性、精神状态和整个作品的气氛,使人看了感到有血有肉,充满生命力。有人做人体喜欢将表面做光,其实这不是衡量作品的标准,重要的是做得充分。现代法国著名雕塑大师罗丹做的雨果像、巴尔扎克像等作品,保留着泥巴味,并不做光,但表现得很充分。所谓充分,即把肌肉和骨骼的感觉,形体的线条、体面转折关系、表面的起伏变化,通过概括和艺术处理予以充分表现,力求把人物的精神状态刻画出来。要体现对象的个性,抓住最有精神的瞬间。因此,作者在塑造时要保持充沛的精力,集中思想去做,否则做出来的作品会无精打采。人物神态的刻画,不仅使面部的表情,还包括全身的动态。
做练习性的人体雕塑,要有步骤地分阶段进行。如果是有经验的雕塑家,则胸有成竹,不分阶段,一气呵成,形体既准确又生动。
在世界美术史上,意大利伟大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为熟知人体的结构,曾亲自解剖过不少尸体。他二十岁就创作了著名的《大卫像》。还有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早期的作品《青铜时代》人体写实性和表现力都极强。这两位伟大雕塑家所取得的成就,除了卓越的才能外,主要还是在实践中入里锻炼的结果。他们对人体解剖非常了解,加上高超的技巧,所以能创造出形神兼备的动人作品。
女人体制作的步骤和方法与男人体没有多大差别,不过,男人体与女人体在形体上有明显的差别。男性肌肉发达,形体强壮,高大而魁梧;女性肌肉丰满而柔和,体型苗条、秀丽。但从人体解剖角度来说,骨骼、肌肉组织关系都是一样的。通过女人体练习,可以了解女性的特征。男女成年人体一般十七个半头高,女的虽然矮一点,但头小些。在形体上男性比女性高大,在骨骼上有明显差别。男性体型最宽部位是两肩,肩宽相等于两个头的长度,女性肩部较窄,最宽部位是骨盆和臀部,而男性骨盆要窄一些。男性体型长度二分之一处在耻骨部位,而女性长度的二分之一处在耻骨稍上一些,所以一般女性身躯长,腿短;男性腿比女性长。男性胸部有两块界石的胸大肌,而女性则是富有弹性的圆润的乳房;男性全身肌肉较结实,形体结构、体面关系明显,而女性由于皮下有较厚的脂肪组织,掩盖和模糊了肌肉的形状,使肌肉显得丰满柔和而缺乏明显的体面关系。18世纪法国著名雕塑家法尔孔奈创作的“出浴”构图生动,比例匀称,丰润柔和,线条流畅,形体变化微妙,有血有肉,充分表现了女性人体美,是一件不朽的作品。
做女人体最容易犯“圆乎乎”的毛病,表面做得细致,但是没有把人体的特征做出来,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人体概念。所以一定要深刻理解骨骼、肌肉组织的关系、形状以及运动规律。要“从里面做出来”,就是要通过了解内部结构来塑造外形。另外一个经常犯的毛病是只看人体轮廓线而忽视形体。只看边线,势必是片面的、局部的、表面的。要看本质的东西,即整体的形体。雕塑是占三度空间的形体,有时会出现某一部分的的轮廓线对了,但与整体的形体却不结合,两边的关系也对不起来。比如花瓶是对称的,两边的弧线都一样,孤立看一边的弧线是准确的,但如果没有与整体结合,那么做出的花瓶就会变形。做雕塑也一样,形体两边的线条相似,若两边线条的距离、上下位置、结构不对,那么至少会有一边的线条不准确。总之,在观察方法上不能孤立地、局部地、表面地去看,而是要比较、理解、整体地去看。能正确运用这些原则,做雕塑将会大有长进。
做女人体单元将结束时,有的学生会提出:“我做不好是眼高手低的缘故。”学习技术,特别是雕塑艺术,的确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但这是好现象。看出了问题,才有可能去改进。眼高才有可能手高,只怕眼不高手又低。眼低者不可能手高。当然最好是眼高手也高。技巧的获得在于多思考,多实践,“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
在人体练习中,有人只凭个人爱好而不观察对象,那样塑造出来的东西必然出现公式化、概念化。“维纳斯”,是古希腊时代的名作,有八个头高的比例,腿较长。女人体下半身拉长显得比较美,但我们是做练习,要根据对象来做,不能公式化。
古希腊雕塑女人体的造型创造出了美的典型,人体比例匀称,形体结构严谨而明确,肌肉富有弹性又具柔和的质感。能创造出这样优美、崇高、典雅、完美的人物形象,这和作者掌握了丰富的人体解剖知识以及高度的表现技巧是分不开的。
第四部分:教学方案简要说明《泥塑60~90cm男女人体》课程的教学,安排14周时间,其中第三学年安排8周,第四学年安排6周。课时计划是每周16学时。教师根据学时适当调整部分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与实践、指导相结合,把科学研究与艺术表现的有关思想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引入课堂教学过程。在有条件的地方,本课程可结合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课程教学强调理解与实践相结合。进行适当的研究性教学设计,要求学生寻找有关人体解剖的书籍和具象表现主义的学术论文来阅读,并写出简要的读书笔记,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答疑。
第五部分:课程作业与考核评价的说明本课程重视平时的实践,每周都安排大量的泥塑实践作业,大部分由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在实践中理解,在理解后表现。基本上是一周安排学生完成一件60~90cm的泥塑习作,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调整练习的单元课时数,比如一件做两周。
本课程的期末评分形式为:作品展示,集体评分。即在作品展示现场由两名或两名以上专业老师共同评定。同时应参考任课老师对学生学习态度及日常表现的评价。
本课程考试设计主要在于考查学习者理解与掌握人体的基本解剖、运动规律和表现技巧;考察学习者整体观察与整体表现的能力素质;考察学习者的艺术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课程总评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平时练习情况和表现情况三部分构成,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90%,其它两项占总评成绩的10%。
说说您的看法:(无须注册)
共0条评论暂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