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川市画廊的雕塑展上,见到了陈汉。从外表和谈吐上看,似乎那些富有灵气的作品并不属于他。但他身边的人都知道,雕塑就是陈汉表达自己心灵与情感的最好方式。没有太多的语言,他只用无声的泥土讲述留学的故事,用力量打造空间的真实。
已有34岁的陈汉出生在福建,7岁开始学画水墨画,在国内美术学校毕业后在学校当美术教师。在90年代初来到日本,从语言学校念起,一直到现在进入日本艺术学府的最高殿堂──东京艺术大学美术研究科雕刻专业博士课程。
陈汉介绍自己的作品时说:“可能是受小时画水墨画的影响,雕塑作品也表现为‘写意’,在创作时如同画水墨画,构思时不考虑细枝末节,不给自己设太多框架,意境在创作中构思,在制作中发现。”
可能就是从创作中找意境这条创作路线,使陈汉在1999年还是一个大学生时就获得了县展知事奖,这在留学生中陈汉是第一人。陈汉也没想到第一次参加日本的美展就受如此殊荣,从而更坚定他走这条创作路线的决心。第一次就得到日本社会的肯定,接下来的路就好走多了,2000年第32回日展入奖,2001年获第37回亚细亚现代美展奖,2002年第78回白日会展白日奖,2002年朝日文化财团亚洲留学生美术展最优秀奖等。
与此同时,东京艺术大学美术研究科雕刻专业也为陈汉开放了大门。而此前仅有一位留学生在东京艺大雕刻专业硕士课程学习过,他就是中国著名的雕刻艺术家杨冬白,陈汉则成为第二位。而陈汉现在成为第一个在东京艺大学学雕塑的博士生。
在雕塑展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是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而作品又和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雕塑风格不同。在日本学雕塑初始,带来全新艺术理念的同时,也给陈汉带来了很大的困惑,他曾一度被困在中日文化的夹缝之中。在困境中陈汉最终还是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我就把多文化的特点都融合到自己的创作里,做出一种没有国界的视觉艺术。”
他认为,模仿艺术是缺少文化自信的表现,在世界文化对话中必然失去自己的方位,不会被人所接受。中国人在国外学雕塑,作品并不能只是附和别人,应当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表现,对东方哲学、美学有着整体的思考。这种写意不仅是东方式的,在形式上也应吸收了日本和西方的艺术精华,“写意雕塑”正体现了雕塑文化的民族性。他说,现在的社会当以开阔的胸襟、包容的心态才能使艺术生生不息。
陈汉谦虚地表示,目前他只是迈好了第一步,离成功的雕塑家还差很远。他的一些小型作品受到艺术品收藏家的喜爱,他也把雕塑艺术作为对社会的回馈,更希望忙碌中的人们能够在他的作品旁休息,得到身心放松。(信息来源:日本《中文导报》 孙辉)
说说您的看法:(无须注册)
共0条评论暂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