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陵[前蜀]的建筑结构永陵[前蜀]永陵地宫由十四道双重拱卷构成。卷间的石板表面,从里到外,依次涂有红泥、白垩,外施彩绘。卷顶为天青色,壁面为朱色。地宫南面开门,没有墓道,全长三十点八米。地宫分前室、中室和后室三个部分。前室起着墓道的作用。在此室的石卷上,还残存有彩色图案串枝莲。这是中国古代墓室中常见的图案。在朱漆的大门上,还有鎏金兽面衔环铺首和金钉。这都是当时的原物。中室是永陵地宫的主体建筑,规模也比较大。中间,有一座用青白大理石砌筑的棺床。现在,棺床上放置的王建棺椁早已不存,而棺床旁边的二十四幅伎乐雕刻,和棺床四角的十二尊抬棺半身武士像,却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中的精品。在棺床四角的东、西两侧,有二十尊抬着棺材的圆雕武士像。这十二位武士,顶盔贯甲,体格健壮;均为半身,似从地下涌出。设计精巧,神像表情严肃,也是不可多得的五代石刻精品。后室是放置王建玉石雕像的地方。室内有御床。床上放置的就是王建坐像。像高零点九八米。王建头戴巾,身穿袍,腰系玉带,两手拢袖,神态庄重。这也是一件珍贵的石雕艺术品。前蜀永陵的封土为圆形,现高十五米,直径八十余米。封土的四周,有整块条石砌筑的基础。这种基础,可以保护封土,防止流失。但是,在唐以前的帝王陵墓中,却很少发现。到了明、清时期,便发展成为宝城。因此,永陵的封土石基,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建筑发展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在永陵封土之外,人们还发现了砖基三道,似为墙垣遗址。在正面第一道和第二道砖基之间,还有包砖的夯土墩一对。这好像是陵前大门之类的建筑遗址。宋代人记载,永陵的宫殿壁画多达五百余堵。1971年,人们又在永陵陵前三百米处,挖得石刻文臣像一尊。文臣像的大小,与唐代乾陵神道上的石人像相差无几。这些情况表明,当年的永陵规模不算小,地面建筑及其装饰,可能也相当豪华。
说说您的看法:(无须注册)
共0条评论暂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