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尔基山辽墓-研究考证吐尔基山辽墓发掘始末1.打开彩绘木棺开棺现场正如专家的预料,这座千年古棺未被盗掘过。内棺内是单人葬,墓主仰身平躺,头上没有契丹贵族或皇族埋葬时常见的金属面具,但依稀可见一个金冠及一个金属枕头,头两侧各有一个样工相同的金牌饰;其身上覆盖有大量的丝织品棺底有淤泥估计是曾进过水所留下的痕迹,丝织品。棺底有淤泥,仨计是曾进过水所留下的痕迹。丝织品遭水浸泡,和金属饰件糅在一起,很难剥离。尸骨的腰部明显鼓起,估计腰下有随葬品。由于现场不具备开棺条件,我们在发掘完成后将彩绘木棺用冷藏车运回呼和浩特市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6月中下旬,人们的兴趣点集中在了保守着千年悬疑的彩棺上。墓主人有多大,是男是女,有过怎样的人生经历,棺内还封藏有哪些人们未知的秘密?
彩绘木棺的棺盖在人们的期盼和注目下缓缓打开,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160厘米长的柏木内棺。内棺棺盖上绘有金色团龙和展翅的凤鸟图案。打开内棺,墓主人仰身平躺,身上覆盖有大量的丝织品,仅隐约看到头部似有金冠和脚部有铜铃。为了在揭取
珍贵精美的饰件暗示着墓主身份的尊贵丝织品时尽可能不损坏文物,我们借用医院的“C”形臂X光机对棺内进行了透视,以便对棺内的文物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透视反映,文物基本上分布在墓主人的头部、胸部和手部。在其胸部还发现有大量的类似锈蚀的黑点,医生认为应当是金属类物品,但具体是什么只有揭开衣服以后才能确定。彩棺底部有淤泥,这是被水浸过留下的遗迹。由于丝织品遭水浸泡和金属饰件糅在一起,很难剥离,只能小心翼翼地小块提取。漆安上的随葬品棺床前置有漆案,上面摆放着金银器、玻理器、漆器等。
〔1〕产自中亚地区的高脚玻璃杯质地米良、晶莹剔透、保存完好。它不仅有助于推断墓主人的身份的高贵、也可以证明当时契丹人对外交往活跃。
〔2〕錾花流金银壶。〔3〕龙纹金花和鸾鸟图案。
吐尔基山辽墓〔4〕八棱錾花金杯上錾刻有形态各异的人物和动物图案,十分炷美,说明墓葬的规格相当的高,墓主至少应为贵族级别。考古人员开始一层一层剖析墓主人的衣着。墓主人身穿11件丝织品服饰,其中前6件带袖,分左右衽,系如意扣,后5件无袖,应该是罗裙,纹饰非常精美。如此精致的丝织品,在辽代考古中是比较罕见的。
墓主人戴有棉帽,头发保存还非常好,梳两根辫子,盘于头顶,外面还包有贴金纹饰的丝织品,外罩一金箍,上面的花鸟纹饰也非常精美,颇有晚唐五代遗风。根据这些发饰,我们初步断定墓主是女性。因为契丹男子盛行髡发,而此墓主头发保存完好,没有髡发的迹象。根据墓主的牙齿,我们推断她应在20岁左右。墓主人戴有摩羯形金耳坠,颈部戴有3条项链,手腕戴双龙首金手镯,双手戴手套,外面戴金戒指,个别金戒指上嵌有透明戒面,上面蹲伏有金龟,龟背镶嵌绿松石。
在她膝部发现成串的若核桃大小的铜铃。结合墓主人彩棺上的众多铜铃和墓内发现的一具银号角,又可以推测墓主人的身份应是与祭祀、舞乐有关的女贵族。
2.墓主到底是谁?年代虽然确定了,但墓主的身份依旧是个谜。其实每发掘一座墓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墓主人的身份,他(她)究竟是谁,在历史上是否留有印迹?
在唐代和辽代的一些大型墓葬中一般都有记载墓主人生平、事迹和死亡的墓志。因此,在发掘过程中也迫切希望能够发现墓志。一般墓志会放在墓葬的甬道中间、左右耳室中间或棺前。但随着挖掘工作的深入,考古人员越来越失望,最后寄希望于两个耳室内,但结果依旧令人失望。左耳室出土了一些瓷器、银器和漆器,右耳室只出土了一些烧骨和一铁熨斗。
3.龙首鱼身的摩羯形金耳附吐尔基山辽墓根据以前的考古经验,虽然发现过一些没有墓志的辽墓,但一般的契丹大贵族墓都有墓志。此墓陪葬品的丰富、精美和高贵当非贵族莫属,但为什么没有墓志呢?而且此墓未被盗掘,墓志也不会平白无故遗失。考古人员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到随葬品上。与墓主人一同随葬的是大量的珠玉金银饰件。其中,腰部有两件荷吐尔基山辽墓包,腿部有两个针线包,尤为珍贵的是在其两肩上各有一块金银饰牌。圆形金牌饰上有三足火乌的图案,应该是象征太阳;圆形银牌饰上有桂树、仙女、玉兔等图案,应是象征月亮。在清理墓室时,在墓室顶部也发现已残破的绘有日月图案的壁画。重复出现的日月天体图案是否与墓主的身份有必然联系?4.萨满
在草原地区流行的原始宗教――萨满教是崇尚日月星辰的。难道墓主是一个萨满?这一推测颇让人感到兴奋,但也必须经得起推敲。作为契丹人后裔的达斡尔族,一直延续到现在还信奉萨满教。在达斡尔族的萨满服上一般罩有披肩和坎肩,其背后刺有左日右月的图案,是一种崇拜太阳和月亮习俗的传递。而且现代达斡尔族萨满的头饰与吐尔基山辽墓墓主人头部所戴金箍也有相似之处。
吐尔基山辽墓X光透视发现的秘密由于墓主身体被层层衣服覆盖,为了在揭吐尔基山辽墓取丝织品时尽可能不损坏文物,专家特用X光机对棺内进行透视。右页中图为透视发现的墓主所戴戒指;为透视时在墓主身体中发现的类似的金锈蚀的黑点,后来在清理尸骨时发现墓主腹孔、骨架、指甲等也由于水银的浸蚀而发黑。水银到底是为保存尸体,还是致墓主死亡的原因,现在还不乔而知。能担任萨满的人一般地位很高。但如此年轻的贵族女性能否胜任位尊权重的萨满之职?将墓中出土的人骨标本送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人类学研究室进行了人种、性别、年龄鉴定。根据骨盆判断,墓主确为女性;对其骨盆、牙齿及椎骨的综合分析,其年龄应在30―35岁之间;依据尺骨、桡骨测量数据,其身高估算为159.2厘米;人种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其种系归属应为北亚蒙古人种。鉴定结果除了墓主年龄与当初的推断有较大出入外,其他与当初的认定基本相符。在推断与科学鉴定之间,考古人员当然相信后者。而墓主是成熟女性身份的确立,也多少解决了考古人员对20岁的女性能否胜任萨满的疑惑。5.墓主腹腔中发现大量水银
女萨满权高位尊,这从墓葬中丰富、精美的随葬品上已得到印证。30多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是什么原因导致她的死亡,是病逝还是死于其他原因?
吐尔基山辽墓在清理尸骨时发现,墓主人面孔、骨架、指甲发黑,其腹腔部位发现大量滚动的水银,目前已经收集到一烧杯和两试管。原来先前通过X光机所看见的类似金属锈蚀的黑点竟是这种流动的液体。水银的发现使考古人员对墓主的死因充满狐疑。腹腔中的水银是吞食进去的,还是为保存尸体灌进去的?寄希望于科技手段。但结果令人失望,因为目前的科技手段尚不能对这个千年前的贵族的死因作出准确判断,当然也不能确定她是否是中毒身亡。
由于没有最终的结论,对墓主人体内水银的两种推测都有可能。一种推测是服水银而亡;另一种推测是为了防止尸体腐烂。契丹人有一个习俗,就是在人死后再灌入水银,据说是能够防止尸体腐烂,这在以前的考古发掘中也有发现。
吐尔基山辽墓墓主三维复原头像这位约千年前的契丹女贵族脸颊较长,额部稍短且向后倾斜,眼睛小而细长,鼻根低矮,嘴唇比较薄,两个颧骨明显向前突出。经过对低矮,嘴唇比较薄,两个颧骨明显向前突出。经过对头骨、牙齿、齿骨联合面和四肢骨的分析鉴定,可判断墓主属于北亚蒙古人种,年龄在30-35岁之间,身高约159厘米。由于她的发辫保留完整,同时墓中还出土了有关服装、佩饰方面的实物资料,为人像服饰、发式的复原提供了确切的信息。对于墓主的身份,有人推测她很可能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与述律皇后(回鹘人)的女儿质古。从墓主人身穿的华丽丝绸服装以及描金彩绘漆棺、大量金银器和珍贵玻璃器皿等出土文物看,她应是一位身份极高贵的契丹族女性。到底墓主是高贵的萨满,还是“病亡”的公主,或者是二者合一,还需要未来更多的研究与发现。
说说您的看法:(无须注册)
共0条评论暂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