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找到自己真正所爱之前,哪里怕寻寻觅觅,兜兜转转,在寻觅的过程中,她丰富了自己的阅历,直到她遇到情之所系的雕塑艺术,过去种种的经历和生活的体验,都化作了创作的养分,滋润每一件艺术作品。满足感盖过辛苦林可颐对雕塑是迟来的缘分,在从事雕塑之前,她在不同的范畴游离浪荡,经历过趁著年轻去流浪的浪漫,也尝过追求梦想到美国求学,读过时装设计和翻译,体验过晨昏颠倒的电影幕后生涯,又毛遂自荐与著名探险家游历西藏,每次她都投入百分百的热情,但总感觉欠缺了什么。直至二○○一年开始接触雕塑,她就如接通了电源,对雕塑著迷。尽管是拐了很多弯,最后才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她仍感到很幸运。也许我比较喜欢静下来自己一个人工作,可以忍受长时间一个人工作,而且我喜欢用手、眼、脑配合去制作一件成品的感觉,即使雕塑要搬搬抬抬,确是很辛苦,但它给我的满足感已可以盖过那些辛苦。眼前个子清瘦的女子,却喜欢了需要很大体力劳动的雕塑艺术。最初,林可颐只从书本上认识雕塑,便自己用泥试做,其后更参加一些雕塑课程。然而,在香港的环境,缺乏空间做大型的金属雕塑。那个课程只教我们用泥做模,上了一年仍未有机会做金属雕塑。因为太想做金属雕塑,林可颐索性自己在家中试做,她知道锡是各种金属中,能以较低的温度溶化,于是以自创的手法,制作她的第一件锡雕。为创作废寝忘餐她将锡条置于电炉,煲至一百度左右,锡条便溶化。但锡亦冷却得很快,而且有很多气泡,很难打磨得光滑,她唯有再动脑筋想办法,用匙羹一羹一羹地挞在矽胶模上,借著挞的冲力将锡黏合。至于打磨更是困难,她往往要花十多小时去打磨。为了争取想做的事情,她会不按常规,想尽办法去达到,这是林可颐的个性。她在中文大学念新闻系的时候,因学院没有安排学生到电影公司实习,她便写信给徐克自荐,结果得到在他的电影公司实习的机会。而当她专心地工作时,也往往废寝忘餐,她说:有一次晚上为了修饰雕塑品的一小部分,打算做多半小时便睡觉,怎料当我修饰完后,再望望时钟,原来已过了三小时,差不多天亮,但我感觉是过半小时而已。访问当天,林可颐匆匆到来,原来也是因为在石硖尾创意艺术中心的工作室内,埋首创作而忘了时间。她其中一件运用自创的锡合金作品《臣.服》曾入选夏利豪基金会二十周年比赛,表达西装笔挺的现代人,虽然已不再像封建社会对君主五体投地的跪拜,但在非形体上,却往往做出盲目臣服于权力或偶像的行为。由多情变成专一林可颐的雕塑作品跟她本人一样都是思考型,带给人很多的反思。她的作品不拘一格,只要是生活和经历中引发她反思的题材,她就会动手做。因此,每件作品都有她生活的痕迹,也正因为她过去丰富的经历,也成了她信手拈来的题材。例如曾钻研佛学的她,创作了一系列皮囊作品,思想佛家所说人的皮相只是躯壳,不用迷恋外表。但创作的灵感却来自一个偶然,她说:有次工作至困倦,朦朦胧胧见到手袋竟像人皮,于是便创作这些有如人体雕塑,就如手袋般有些皱褶,有些胀起来的地方,并在人体表面上色,制作成漂亮的表象。此外,她也有一些纯感觉的作品,如《青春的唇语》,表达她对青春、性感的感觉。以往爱画人像素描的她,喜爱研究嘴唇的肌肉如何控制唇的形状,她与人谈话时,也经常留意对方的嘴唇,这个雕刻嘴唇的作品,她花了一个月时间去捕捉想要的感觉。另一《太极》系列作品,则是透过抽象的线条,表现太极内劲的流动。为了令自己有更好的体力和健康去做雕塑,林可颐也爱耍太极。过去兴趣多箩箩、百足多爪的她,现在已减少至以雕塑和太极两样为主。雕塑令她由多情变成专一了!侬本多情──林可颐雕塑展览,即日起至十月二十七日在尖沙咀海洋中心二楼207号m海港城.美术馆举行。七世锡雕传人王雷middot;做好人成良器莱芜锡雕传承人middot;尝试用数控技术创新锡雕middot;手工艺人的迷途独门ldquo;摆锡画rdquo;面临失传民间艺人寻传人全国首家锡器博物馆在杭州开馆非遗安峰锡艺婉拒千万元订单背后的渴盼探访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莱芜锡雕艺术个旧锡器:白如银明如镜(视频)陈万能锡作品middot;连战赠北大锡咨询频道
说说您的看法:(无须注册)
共0条评论暂没有评论。